建立专业化的学习小组,积极组织培训,提升骨干人员专业技能,编制专业的采购文件范本,建立每周一次的质量分析例会制度……
“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(以下简称中心)在专业化、电子化、标准化建设方面,始终围绕‘全流程规范、全要素协同’展开,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导向、制度创新为核心、技术赋能为支撑、效能提升为目标的改革路径,为全国政府采购改革提供‘广东样本’。”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政府单位座谈交流会上,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评审科科长卢朝晖分享了该中心在专业化、电子化、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探索。
建立质量分析会制度
推动政府采购规范化
采购人员具备专业技能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的有力支撑。卢朝晖介绍,中心高度重视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,建立了八个专业化学习小组,充分调动采购人员学习积极性。中心每周组织一次质量分析例会,小组成员会针对业务盲区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的痛点、堵点问题进行学习交流,进一步熟悉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法规、工作流程和服务内容,推动广东省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、高效化。
另外,中心还定期针对采购人、供应商、评审专家等组织交流座谈会,形成采购生态共同体,协同共治,保障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性。
编制采购文件范本
降低质疑投诉风险
据介绍,中心编制了打印机、电梯领域、计算机类、空调、汽车领域、印刷类、通用类七类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南,以及工程类采购文件编制指南,明确了采购需求、人员证书、检测报告、认证要求、安装要求、报价、评审项参考写法等内容,融入了优化营商环境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、促进绿色环保节能等方面,充分发挥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。同时,中心采用“分段式”采购模式,将采购过程划分为采购需求论证、采购文件编制、评审组织、合同签订等环节,每个环节设置标准化操作模板和责任清单,降低了质疑投诉风险。
加快应用AI辅助系统
为政府采购提质增效
给政府采购规范性加一道防线,技术赋能是关键。卢朝晖介绍,在信息化方面,中心积极运用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,嵌入设置“特定专利”“行业排名”“指定证书”等歧视性条款,构建“智能预警+动态管理”体系,开发采购需求智能校验系统,自动检测参数合理性、合规性,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、采购文件编制规范化。这些能够缩短采购周期,有效防范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,保障廉政建设,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。
中心的实践表明,专业化、标准化建设需以制度创新为引领,以技术应用为支撑,以效能提升为目标,通过全流程再造和全要素协同,推动政府采购从“程序合规”向“结果最优”转型。卢朝晖还建议,未来,政府采购领域加强AI人工智能的应用,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,智能辅助编制采购需求、评审、人工复核等环节,促进政府采购提质增效。